拜年是春節(jié)必不可少的一個活動,
禮貌問候,熱情寒暄,
更是大人間必備的技能。
可對于有些父母來說,原本在家里能說會道的孩子,帶到外面就仿佛變了一個人,話少人高冷,有的怯生生地躲在大人背后,連一聲招呼都不愿意打,顯得很“沒有禮貌”。
不少父母都覺得,自己的孩子在外表現(xiàn)得落落大方,得到親朋好友的稱贊,說明自己教子有方。如若不然,親朋們難免有些掃興,自己面子上也掛不住。
可如果父母知道孩子這些表現(xiàn)背后的原因,就不會只顧自己的面子,而更愿意照顧孩子的心理了。
不愛打招呼的孩子……
去年春節(jié)放假回老家,我在街上遇到老同學。她正帶著8歲的兒子玩,見到我,就催孩子打招呼。
快叫阿姨好。
你這孩子,在家一天嘴都不帶停的,怎么出來讓你叫個人就成啞巴了?你平時的機靈勁哪去了?
孩子被這么一催,不但沒有打招呼,反而躲到媽媽身后,怯生生地露出半邊臉來。
快和阿姨說新年好,要不多沒禮貌,媽媽不喜歡你這樣,再這樣新買的玩具送給別的小朋友算了,反正你這么不聽話。
孩子不愛打招呼。無論怎么引導,孩子就是金口難開。
朋友不好意思地說,孩子不喜歡打招呼,讓她犯了愁。
其實,身邊不少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,大一點的孩子還容易對父母表現(xiàn)出逆反情緒。
為什么會出現(xiàn)這樣的情況?
孩子不拜年,是自我保護
在成人看來,打招呼、拜年僅是一句話的事兒,但是在孩子眼里,我給你拜年意味著我愿意靠近你、信任你。但除了身邊經常得見的親人外,一年見一兩次的親戚朋友,對孩子而言,跟“陌生人”沒什么兩樣,讓他如何一見面就親近得起來。
孩子有自己的“安檢雷達”,他會自動檢測你是否值得交往。正是這種“安檢雷達”保護孩子,讓他對人經過觀察,不至于見到陌生人就主動打招呼。
我不認識他,我為什么要打招呼?
在有些孩子心里,只對自己認識的人打招呼。
對陌生人的親近有焦慮、有恐懼,會緊張并出現(xiàn)抗拒防衛(wèi)的心理,這是人類生存的本能,而這些在敏感真實的孩子們身上有最鮮明的體現(xiàn)。這并沒有不好,畢竟孩子的自我保護,一旦被破壞,孩子在外面面臨的風險就更大了。
如果沒有正視孩子的情感,總要求孩子見到人必須打招呼,過年必須去親戚家拜年,但是從來不考慮孩子底層的感受,做不到就予以批評,造成他的心理負擔,這些行為都悄悄地傷害孩子的自尊心,損傷親子之間的關系。
以孩子的自尊心為代價,換取親戚的贊賞是不值當?shù)摹?/strong>
那么,如何讓孩子愿意拜年呢?
如何讓孩子愿意拜年?
事先和孩子做好預熱和鋪墊
大多數(shù)父母忽略了孩子對于安全感和秩序感的追求,孩子在一個不熟悉的環(huán)境里,會自動開啟“探測器”,去觀察陌生的環(huán)境,以及他恐懼和害怕的部分。
父母如果提前做好鋪墊,告知接下來大人的安排,和可能會發(fā)生的事,可以幫助孩子消除陌生感和未知感,更順利地融入到當前的環(huán)境里。
比如:先給孩子看看親戚朋友的照片,并提前告知明天某某要來我們家做客;或者說明我們出去玩會與某某見面,告訴孩子可以和對方怎么相處,讓孩子有更好的心理準備。
接納孩子
尊重孩子的節(jié)奏
大家有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一個現(xiàn)象,經常當父母帶孩子去親戚家玩時,孩子剛開始不會叫人。
等他玩了一會兒后,就會主動叫人,或者是走的時候在路上叫,這不是他們反應慢,而是他和親戚變熟悉了。
每個孩子的氣質類型、性格特點,社交方式都非常不一樣,他一開始不認識那人,所以不叫;玩了一會兒后,發(fā)現(xiàn)他還不錯,就主動叫了。孩子會區(qū)分好壞,會叫時自然會叫。
去親戚家拜年也是如此,一進門就叫孩子拜年,那是強人所難,不如先讓他多玩下,關系熟了之后再叫他拜年,就容易接受了。
如果我們強行推著孩子往前走,和他說:你怎么還不打招呼?快點,半天了,你怎么這么害羞?這個時候反而會打消孩子社交的積極性。
做好示范
啟用“溫度計”,提升社交能力
父母見到陌生人的時候,可以先示范:新年快樂,非常歡迎你來我們家做客!
等孩子也慢慢的熟悉起來,做好準備再跟別人互動,孩子更有心理適應期。
想要大人孩子一起過一個快樂、平安、祥和的年,父母需要給孩子的社交做一個慢慢的升溫。
跟孩子用大人示范、互動鋪墊、情感升溫的三步走的“溫度計”方式,在陌生的環(huán)境中耐心地陪伴孩子,和他一起面對周圍的環(huán)境,逐步地協(xié)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,而不是突然一下子把孩子暴露在不同年齡的混齡社交,或者是力量懸殊的社交,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各種狀況突發(fā)的親戚社交。
It’s at the end
寫在最后
學會尊重并接納孩子,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,才能在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溫暖的成長環(huán)境。
家長們,這個春節(jié),你還有什么提升孩子社交力的好方法?歡迎在評論區(qū)告訴我們~